之二、有點乖、有點壞

暢銷書作家侯文詠先生在他最近的大作《不乖: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》中質疑到:乖就能成功、乖就能快樂嗎?接著進而大膽提出結論:只有不乖,才能確保你永不過時。這樣大膽而反傳統的言論,乍看之下我不禁點頭如擣蒜,心想侯大哥總算為我們七年級生講出內心深處想說的話,真想豪氣地大聲為他喝采一番。然而檢視了一番至今自己所經歷的點點滴滴,思考究竟是哪些人事時地物成就了現今的我,我開始對侯大哥看似精闢而深入的見解,持了一點點保留的態度。

無意挑戰侯大哥的論點,只是想更誠實地反思自己的人生,然後試著在渾沌不明中,找出未來下一步的方向。然而有趣的是,在這樣反思與看似挑戰的過程中,我不也正在嘗試著不乖,嘗試想要挑戰侯大哥的標準答案?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侯大哥叫我們學著不乖,學著挑戰標準答案,所以我照著做。如此看來,這會兒我倒成了個「老師說學生做」的乖乖牌。我想,乖或不乖、標準答案與否,其實都只是一種相對的說法,重點不在於字面的解讀,更不在於最後的行動結果,而是中間思辨的過程:除了標準答案這樣的理由之外,是否還有其他充分的理由,來支持我做出選擇與否的決定。

我一直都是個乖乖牌,但是我發現自己高中前的乖,與高中後、甚至是大學後的乖,是截然不同的。前期的乖,建築在標準答案、普世價值、與旁人眼光之上,而那些最靠近我自己的內心聲音,卻實實在在地缺席了。詭異的是,這一點都不曾困擾當時的我,或許是我十之八九地總是能使命必達。使命必達像是一把兩面刃,獲得成就感時,甘甜的果實遮住了嘗試錯誤的可能性。雖然人人對錯誤避之唯恐不及,但也唯有在面對錯誤時,我們才會認真思考其他種種天馬行空的可能性。很可惜的是,國小國中高中時,學業上游刃有餘的我,滿足了各方包括自己的虛榮心,卻在思考人生的測驗上繳了白卷。

一直到大學時的震撼教育。

國高中時期英文成績特別好,社會大眾普遍認為主修英文較其他社會學科有前(錢)景,於是我帶著那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自己,意氣風發地進入了清大外語系。排山倒海而來的語言學和文學課程,結結實實地將我從上帝的伊甸樂園打入惡魔路西法的地獄,曾經我以為英文是我的好朋友,當下的力不從心,讓我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與選擇。雖然徬徨無助,但這是值得高興的,因為挫折逼得我開始思考,思考要用何種態度來面對未來。

選擇乖乖地面對自己的挫折,不是因為這是標準答案,是因為不想認輸,是因為想探索那個帶給我挫折感的未知世界。乖乖地勤勉用功,雖然多半是怕重修,但更多的是想要對自己負責。我還是乖乖地找尋著標準答案,但是是「我的」標準答案,不是普羅大眾的。因為這是我的人生、我的標準答案,所以我無須去迎合任何人,我只要說服我自己就好,雖然有時候說服自己反而是最困難的,因為我們總是害怕收拾爛攤子,特別是這爛攤子的罪魁禍首是自己時,我們無法怨天尤人,只能摸摸鼻子悻悻然佯裝自在。我始終相信匹極會泰來,所以雖然說服自己困難重重,但卻也是最單純的,因為三姑六婆的閒言閒語,再也擾不了你。

自此以後,我做著自己定義中的那個乖乖牌,找尋我自己的標準答案,基本準則是俯仰無愧的心安理得。我在德語期中考前十二個小時,選擇跟打工的好伙伴們去夜唱;我在同學們都開始在準備拼研究所或留學的課業壓力最重的大三時,選擇接下校友會和打工工頭的重責大任;我在大四下朋友們開始做畢業後的職涯規劃時,選擇重操舊業,帶著我所熱愛的AEARU營與炬光營。當下的我在世俗的眼光看來,的確是顯得不乖了。朋友們匪夷所思,認為理性如我,這時卻似乎讓感性和衝動左右了我對未來的規劃和抉擇。對,也不對。我承認我是理性的,但是感性與衝動對我而言,卻未必是理性的反義詞:充其量,它們只是我在做決定的過程中,說服自我的眾多方式和角度之一。我總愛在做決定前,表列出關於做或不做某個決定的優缺點,然後任其諸神混戰一番,最後勝王敗寇,行動後,就不再後悔。所以,在我的每個行動背後,我都有充分的理由,來支持自己的決定。錯誤的決定也不能惱我,因為我始終相信:所有我們經歷的一切,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,彰顯它們的價值。在那個時間點到來之前,我們儘管累積這些價值,儘管讓這些未來的潛在價值,來豐富我們的人生!

瘋狂的課外生活是需要代價的,所以研究所名落孫山,自然不意外。徬徨低潮總是會有,但也深信這些都會過去;不是時間帶走了它,而是行動將徬徨與低潮化成了助力。榜上無名不是世界末日,再找另一扇門也就是了。我的另一扇門是大學的研究助理,美其名是研究,實際上卻是上天下海,從人資、行政、核銷採購、總務到教育訓練無所不包。我曾經抱怨這是變相地掛羊頭賣狗肉,也曾經質疑自己學非所用,但思考過後,選擇當著乖乖牌,不僅僅只是因為這是一份薪資福利均可的工作,更是因為我可以學習到許多不同的經驗,而規律的上下班,不僅讓我得以兼職家教賺取外快,更讓我在閒暇之餘可以從事著我熱愛的志願服務工作,以及籌組英文讀書會。近三年的研究助理生涯,近兩年的英語家教,加上大學時期的打工收穫,讓我即便身在物價昂貴的台北市,仍能在25歲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。甚至,多虧在研究單位工作,讓我有機會瞭解「教育科技」這個全新的領域,進而決定出國深造。

所以,乖乖牌也沒什麼不好。如果對未來漫無頭緒,那就別急著要橫衝直撞地殺出一條血路。當一個乖乖牌,或順其自然,或靜下心試著參考他人的經驗,畢竟想要探索、想要挑戰標準答案,總得先知道方向在哪裡?總得先知道標準答案是什麼?乖乖牌本身並沒有什麼錯,無腦的是那些不懂得如何思考的乖乖牌。乖與壞也不是重點,重點是你是否有足夠的理由,來合理化自己的決定與行動。

所以,你今天思考了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gnat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